2000年前就能利用指纹识别破案?古人的智慧不容忽视

时间: 2024-01-21 05:32:33 |   作者: 触控芯片

  最近在看一部年代反特刑侦剧——《光荣时代》,讲述的是新中国第一代人民警察,在简陋艰苦的条件下维护新社会的秩序与稳定、与敌对分子斗智斗勇的故事,既有谍战片的悬疑紧张感,又有诙谐幽默的趣味感,是一部不错的下饭剧。

  第一个案件是在主角们接受完培训、即将奔赴北平接管公安局之时,发生的一起下毒事件,两名警卫人员在喝了一碗羊肉汤之后中毒入院,主角们随即对嫌疑人及现场进行调查取证,随后抓捕了下毒的水管维修工,根据线索又捣毁了敌人的军火库。

  而在警察的步步紧逼之下,反派也准备收尾跑路,杀害了手下并替换两人的身份信物,企图蒙蔽警察。警察在对现场进行勘察之后,发现现场没有打斗的痕迹,死者身上还有身份证件,再加上屋中水杯上的指纹也与死者相符,于是认定死者正是幕后凶手。但女主通过手上的戒指、指甲里的泥垢等断定死者并非真人,案件还有待继续调查。这起案件也渐渐拉开了各方人马博弈和较量的序幕。

  在看剧的时候,发现那时候警察判案慢慢的开始用指纹比对来作为案件证据。而事实上,指纹识别看似是近现代的产物,却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

  1975年,湖北省云梦睡虎地出土了一批战国时秦国的竹简,其中有一册《封诊式 · 穴盗》记录了一个挖洞入宅的盗窃案件,“内中及穴中外壤上有膝,手迹,膝,手各六处”,意思是盗窃者在犯罪现场留下了不少“手迹”,即为现在所说的在犯罪现场勘查到的指纹、脚印等物证。这一记录表明,秦代司法人员已将“手迹”作为侦破案件、确定罪犯的重要证据之一。

  到了唐朝,人们对指纹术的运用更成熟。1972年,德国著名指纹学家罗伯特·海因德尔在他所著的《指纹鉴定》一书中指出,世界上最早提到使用指纹识别的是我国唐代著名语言学家贾公彦。

  贾公彦曾对指纹的特征及用途进行过系统的整理和记载,并着重指出指纹可以识别人的身份,中国也因此被誉为“指纹术”的发祥地。从迄今为止出土的唐代文物来看,契书、文书、遗嘱等文件上基本都存在指纹和掌纹。

  沿至宋朝,随着指纹技术趋于完善,南宋已有《箕斗册》用于登记百姓的个人隐私信息,除了姓名、年龄、家庭住址外,每个人的指纹也登记在册,征兵、犯罪、逃逸等重大事件都可通过拓印指纹来锁定目标人群。

  被称为“世界法医学鼻祖的”宋慈在《洗冤集录》中也详细说明了如何利用指纹进行破案,经验比较丰富的仵作还可以通过指纹形状推算出嫌疑人的年龄、身形等基本的体态特征。

  这些记载说明我们国家早在千年前就已有一套完备、精简的指纹识别技术,而欧洲在1896年才首次利用指纹鉴别判定技术侦破案件,比中国晚了近2000年。

  通常婴儿在4个月时,就形成了指纹,就像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身份证”,独一无二、终身不改,而且很难造假。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而这世界上也没有两个一模一样的指纹。指纹在形成时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并且在其形成过程中,会产生多次变化,因此即使是同卵双胞胎的指纹也只会是相似,而不是相同。

  指纹识别技术是基因中自然发育而成,而现在也有一项高新科技的产物,与之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即中准数据的特征加密智能识别防伪技术。

  指纹的产生随机且具有唯一性,中准特征加密防赝品标签则是采用随机原理和多项高新科技,经过多道复杂的工艺加工而成,不仅造假者无法假冒,就连中准公司自己也无法再生产出另一枚一模一样的防伪标识,具有极高的防伪性能;

  指纹可以赋予每个人独一无二的身份信息,而中准特征加密防赝品标签也是赋予每件产品独一无二的身份信息;

  指纹能够迅速确定身份信息,中准特征加密防赝品标签也可快速准确鉴定产品信息及真假,同时还可展示关联的各项数据信息……

  指纹识别技术能有效保护个人的信息安全,就像每个人握在掌心的“身份证”。而中准特征加密智能识别防伪标签也可以轻松又有效保护产品的安全,有效阻止造假者复制伪造,是每件产品独一无二的身份证。虽有不同,却有共同的作用。

  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指纹识别技术也慢慢走进日常生活,利用指纹来进行身份鉴别已得到普遍运用,比如在申领护照、身份证等证件时需录入指纹信息,既能提高读取效率,又能有效防范他人冒用身份信息。

  另外,门锁、手机等也使用指纹识别技术作为身份验证方式,更安全、便捷的特征赢得了众多消费者的青睐。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